东坡肘子

制作方法
  1. 准备食材:猪肘子1个(约1.5kg),生姜50g,大葱2根,料酒50ml,冰糖30g,生抽50ml,老抽20ml,八角3颗,桂皮1小段,香叶2片
  2. 食材选购技巧:选择前肘为佳,皮厚筋多胶质重;新鲜肘子应呈粉红色,表面湿润有弹性
  3. 肘子处理:将肘子洗净,用刀在皮上划几刀,便于入味
  4. 焯水:冷水下锅,加入姜片、料酒,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,捞出冲洗干净
  5. 炒糖色:锅中放少量油,加入冰糖小火炒至琥珀色
  6. 炖煮:加入肘子翻炒上色,加入所有调料和足量热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
  7. 收汁:待肘子软烂后,开大火收汁至浓稠即可

小贴士:炖煮过程中可适当翻动肘子,使其均匀入味

烹饪技巧:1. 炒糖色时注意火候,避免炒焦发苦;2. 炖煮时可加入几颗红枣增加甜味;3. 收汁时不断淋汁在肘子上使其更入味

历史文化

东坡肘子是中国传统名菜,相传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所创制。这道菜起源于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期,当时他改良了当地传统的肘子做法,加入更多调料和慢火炖煮工艺,使其更加美味。

苏东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,还是一位美食家。他在《猪肉颂》中写道:"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"正是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和探索精神,让他创造出了东坡肘子这道传世名菜。

文化意义:东坡肘子体现了宋代文人突破"君子远庖厨"的传统观念,将饮食文化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。

发展历程:从宋代至今,东坡肘子经过历代厨师的改良,形成了多种地方特色做法,但始终保持着苏东坡创制的精髓。

食用方法
  • 最佳食用温度:刚出锅热食最佳,肉质最为鲜嫩
  • 搭配建议:可搭配米饭或馒头,解腻小菜如拍黄瓜更佳
  • 食用工具:建议使用刀叉或筷子辅助,肉质酥烂易分离
  • 保存方法:冷藏可保存3天,食用前重新加热即可
  • 营养价值:富含胶原蛋白,有助于皮肤弹性和关节健康
  • 季节推荐:秋冬食用最佳,有温补作用

历史文化:东坡肘子相传为苏东坡改良的传统菜肴,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饮食智慧。据传苏东坡在黄州时,将当地传统肘子做法改良,加入更多调料和慢火炖煮工艺,使其更加美味。

文化典故:"东坡肉"与"东坡肘子"同为苏东坡创制,体现了宋代文人"君子远庖厨"观念的突破